
这是AI翻译的帖子。
俄羅斯戰略家的歐亞主義理念,美國因應失利導致的烏克蘭戰爭
- 写作语言: 韓国語
- •
-
基准国家: 日本
- •
- 其他
选择语言
戰爭的開始總是會經歷一個複雜的過程。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亦是如此。這場戰爭不僅僅是普京個人野心的結果。更準確地說,它建立在俄羅斯知識分子數十年來積累的歐亞主義思想基礎之上。
歐亞主義是一種主張建立以俄羅斯為中心的龐大帝國的意識形態。該思想的代表人物亞歷山大·杜金在其1997年出版的著作《地緣政治的基礎》中,提出了涵蓋從愛爾蘭到遠東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廣袤領土的歐亞帝國願景。他還主張為了削弱美國的影響力,應煽動種族和民族衝突,並支持分離主義運動。
杜金的思想逐漸在俄羅斯政府和軍方精英中擴大影響力。普京也高度評價杜金,並在2014年克里米亞併吞事件中使用了「新羅西亞」(Novorossiya)一詞,從而展現了杜金的影響。杜金本人也對烏克蘭採取強硬態度。2014年敖德薩事件後,他毫不猶豫地發表了極端言論,聲稱「烏克蘭應該從地球上消失,被重建或被奪走」。
這樣,俄羅斯領導層試圖將烏克蘭納入其勢力範圍,其背後有著歐亞主義的意識形態基礎。問題在於,美國忽視了俄羅斯的這種基調轉變。
國際政治學家約翰·米爾斯海默在2022年3月的YouTube影片中指出,『烏克蘭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北約東擴政策』。他認為,美國實際上讓烏克蘭加入北約,而俄羅斯則將此視為對自身安全的重大威脅。
實際上,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2022年1月表示,『北約的東擴和與烏克蘭相關的一系列軍事挑釁,使俄羅斯面臨的威脅達到了頂峰』。這樣,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背景中,既有歐亞主義的意識形態,也有對北約東擴的危機感。
最終,西方忽視了俄羅斯戰略家的思維,實施了在他們看來嚴重威脅自身安全的政策。這正是烏克蘭戰爭的導火索。通過這次事件,我們再次認識到,國家之間的戰略和意識形態差異可能造成多麼巨大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