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AI翻译的帖子。
日本政府由維持核電比例轉為允許擴增…考慮允許興建新反應爐取代退役核電廠
- 写作语言: 韓国語
- •
-
基准国家: 日本
- •
- 其他
选择语言
日本政府正考慮允許增加核電廠的數量,朝日新聞16日報導。日本曾在2011年福島核災後一度推動「去核化」政策,如今轉為「親核」政策,引發分析。根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計劃在今年發表的「能源基本計劃」修正案中,納入如果電力公司廢除舊核電廠,則允許其興建新反應爐的內容。日本政府每三年修正一次能源基本計劃。
該媒體解釋,此舉是考慮到九州電力公司川內核電廠等因素。預計九州電力公司廢除佐賀縣玄海核電廠的2座反應爐後,可能會允許其在鹿兒島縣川內核電廠增加反應爐數量。不過,日本政府打算在修正案中使用「重建」(建て替え)一詞,而非「增加」一詞,來表示興建新反應爐。朝日新聞解釋,此舉旨在避免刺激反對增加核電廠的輿論。
日本於2011年3月遭遇東日本大地震,首次經歷福島核電廠反應爐爐心熔毀(爐心熔融)。由於輻射外洩造成損害,民眾對核電廠的警戒心升高,當時執政的民主黨決定停止全國54座核電廠的運作,並採納「去核化」政策,即「零核電」。然而,隔年年底,安倍晉三前首相領導的自民黨重新執政,情勢出現逆轉。2014年,廢止了原本的去核化政策,並將核電廠定位為主要能源。隨後,自2017年起,允許使用年限已達40年的老舊核電廠延長20年,並將核電廠停機期間排除在使用年限之外,積極推動核電廠再利用政策。當時,韓國正推動去核化政策,例如永久關閉古里1號機,並提前關閉月城1號機。
繼承安倍前首相的岸田文雄首相也加速推動親核政策。2022年,岸田首相宣布,為達成脫碳社會目標,將恢復福島核災後停建的核電廠興建計畫。轉向親核政策可能在日本國內引發反彈。朝日新聞指出,雖然以廢除老舊核電廠為條件,允許在其他核電廠增加反應爐數量,從而維持核電廠總量不變,但質疑此舉與「盡可能降低對核電廠的依賴」的既有政策是否一致。
這種「大轉彎」並非日本獨有現象。歐洲、美國等許多國家,由於電力需求激增以及俄烏戰爭導致的能源供應不穩定,將擴大核電廠作為政策方向。拜登政府於2022年5月決定向密歇根州帕利塞茲核電廠(該廠已永久停機)提供15億美元貸款。芬蘭於去年4月時隔40年重新啟動新的核電廠,瑞典則於去年11月廢除核電廠新建相關限制,並考慮在2045年之前新建10座核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