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AI翻译的帖子。
中國經濟危在旦夕,政策轉向是否為「失去的三十年」之始?
- 写作语言: 日语
- •
-
基准国家: 日本
- •
- 经济
选择语言
中國政府在14年後轉變政策。12月11日和12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將金融政策由中性轉向寬鬆以刺激經濟。這代表著由長期以來重視生產擴張的政策,轉向重視低迷的消費,是一個重大的轉變。然而,這項政策轉變也可以說是暗示了中國經濟所面臨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復甦的困難。
14年來政策轉變背後的危機感
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股票市場上,由於對這項政策轉變的期待,股價曾一度反彈。政府和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維持股價措施(PKO)的預期也推動了股價上漲。然而,另一方面,長期利率卻下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跌勢加速。這顯示市場仍然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抱有強烈的疑慮。
這次的政策轉變證明了中國政府正加強對經濟惡化的危機感。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的低迷非常嚴重。曾經佔中國GDP約30%的房地產相關領域,如今卻成為拖累經濟的因素。地方政府正試圖透過收購過剩的公寓庫存,進行翻新後以低價出售給低收入戶的方式,來振興房地產市場,但其效果仍不明朗。
美國的金融政策轉變與中國經濟減速
此外,中國經濟所處的環境越來越嚴峻。2014年以來,美國轉向金融政策正常化,開始升息。這意味著流入新興國家的過剩投資資金將回流,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影響。2013年的「柏南克震盪」中,由於美國暗示縮減量化寬鬆,新興市場大幅震盪,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
此外,中國經濟本身的減速也是市場擔心的因素。2012年第二季中國的實際GDP增長率為7.6%,為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不僅反映了需求低迷,也反映了供給側變化帶來的潛在增長率下降。特別是,抑制房地產泡沫的政策導致房地產投資增長放緩,以及全球經濟減速導致出口增長乏力,都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打擊。
政策轉變是「失去的三十年」的開始嗎?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的政策轉變與日本銀行的金融政策轉變有相似之處。日本央行於2024年3月19日決定取消負利率政策。這是因為伴隨工資上漲的2%物價穩定目標已可預見。然而,日本央行的政策轉變與過去在升息後經濟低迷,不得不修正政策的歷史相符。2000年和2006年的升息都迫使政策在短期內修正,並受到「操之過急」的批評。
中國政府的政策轉變也存在同樣的風險。在缺乏具體的創造需求措施的情況下,依靠金融寬鬆和財政支出等政策,或許能帶來短暫的經濟復甦,但很可能無法帶來持續的增長。相反,過度的流動性供給會增加產生新泡沫的風險。
此外,中國政府加強對社會經濟的管控,可能會加速資金和人才外流。預計2025年以後,如果美國出現川普政府之類的政府,對中強硬措施將會加強,這對中國經濟來說將是更大的逆風。
中國的政策轉變可能會成為日本經歷的「失去的三十年」的開始。房地產泡沫破裂後的日本,由於不良債權處理延遲、通貨緊縮長期化、結構改革停滯等原因,陷入了長期的經濟低迷。目前的中國經濟也面臨著房地產市場低迷、過度債務問題、生產年齡人口減少等與當時日本相似的问题。
中國政府將如何應對這些挑戰,並描繪出持續增長的軌跡?這將考驗其能力。政策轉變將是決定中國經濟未來的重大轉折點。這究竟只是簡單的經濟刺激措施,還是伴隨著結構改革的真正轉變,全世界都在關注。